首 页 > 新闻中心
2012年“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网络访谈系列活动节目第二期-爱心背包

2012年“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网络访谈系列活动节目第二期-爱心背包

 

2012年“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网络访谈系列活动节目第二期-爱心背包

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成都好人”


(若显示“该插件不受支持”,请使用Edge浏览器的Internet Explorer模式打开即可观看视频)


视频说明:2012年“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网络访谈系列活动节目第二期-爱心背包杨晓龙、谭宇访谈
视频地址

文字播报
主持人: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成都好人,各位网民朋友大家上午好,这里是“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网络系列访谈节目现场,我是主持人李颖。现在来到节目现场的两位嘉宾是我们“2011年道德模范成都好人提名奖”的获奖者,爱心背包志愿者团体的发起人,西华大学杨晓龙老师以及他们的队友谭宇先生。两位好,欢迎来到节目现场参与我们的节目,我们这个节目同时通过成都文明网和全搜索网站进行一个图文的并机直播,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网友积极参与到我们在线交流,我们节目也会在直播当中不停的互动,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首先说到爱心背包,我想问一下我们爱心背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立的,杨老师是发起人之一,说一说您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个团队?
杨晓龙:2009年的春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甘洛县的朋友李星宇、王沧海,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就说山里面有非常多的地方非常贫穷,当时我是去云南,去梅里雪山去旅游,他说回来的时候请我们再次到甘洛住住,然后带我到山上去玩,我说上山玩就不必了,我说你带我们去看看你说的最穷的地方,看看我们是否能做些什么,然后回来以后就和当地几个朋友一块,当时我们去的是坪坝乡磨子沟村,不通公路,车到了另外一个村以后,那个路也很艰险,然后车停在那里徒步四个小时,然后走到一个没有手机信号,刚刚通电的一个地方。
主持人:非常封闭的偏僻的山村。
杨晓龙:去了以后,当地的老师向乌牛老师深深的感动了我们。
主持人:乡村老师?
杨晓龙:向乌牛老师,原来磨子沟村小学老师因为太艰苦了走了,孩子们面临辍学,他是在乡上教书,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主动请缨调到这个山村小学来,带着他70多岁老母亲,带着他的老婆孩子,非常艰苦的环境。
主持人:全家人都过来?
杨晓龙:对,他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当时我就跟他讲,向老师我说我过段时间还会再回来,但是我有一个要求不能再杀鸡了,他那说我煮蛋,我说鸡蛋也不要煮,他说那我煮土豆,我说土豆可以,他们的主食是土豆。然后回来以后我们这帮朋友都喜欢户外,很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一召集大家都非常积极。
主持人:杨老师您在说乡村教师的时候,我觉得您在给我描述的那一瞬间,我真的是特别感动,可想而知他其实在乡上教书,他把全家人举家搬到村小,而村小一直以来留不住老师,他们全家人坚守在那里给当地人孩子教书,这份感动,首先是一份感动让您发起成立爱心背包的愿望,由感动而起。但是背包里面有哪些内容呢?
杨晓龙:我们就利用端午节,从成都开车到甘洛,如果一切顺利大概需要6个小时,然后车进山还要两三个小时,然后加上徒步,我们一般是利用小长假,周末是不够的,我们端午节买了物资,包括在成都买了军用胶鞋,给孩子们买了文具书包。当地的卫生条件很差,为了养成习惯给他们买了小毛巾,他们指甲都是牙咬的,然后给他们买了指甲刀,让他们剪指甲。我们15个真第一次背着包走进去了,第一次背包走这么长时间。
主持人:走4个小时,可能4个小时像您这样可能一直以来比较热爱旅游,比较有能力去户外,如果像我这样可能4个小时走不到吧。
杨晓龙:然后还负重,去了以后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看到感恩的纯朴的老百姓还有向乌牛老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大家回来以后都觉得这样的方式有必要再继续进行。
主持人:特别有意义。
杨晓龙:特别有意义。咱们说干脆咱们成立一个群吧,叫什么群呢,想了半天我们说背包。
主持人:而且确实是背包,交通不便,开车到一定时候还要步行,所有的东西所有物资都得靠背去。
杨晓龙:捐赠的物资是这样的,捐赠的物资太多我们背不进去,当地没有电话,我们就提前打电话给外村托口信,进去约好时间,他们把骡马牵出来,然后把物资装上去驼进去。我们自己的装备帐篷睡袋还是自己背着。
主持人:还是自己像个背包客似的。其实说到这个我特别有体会,您说到进去以后看到孩子们那些渴望的期盼的,而且看到外地外乡人过来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一种非常高兴的眼神。我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是跟着成都几家爱心企业去的,是甘孜州一所村小,当时非常高,很多人都有高原反映,我自己也有。但是一到了村小那儿看到孩子们,高原的每个孩子脸上都晒得红红的,黑黑的,但是你看到他们的眼睛纯洁纯净的,真是你觉得你到那儿什么反映都没有了,一路颠簸一路泥泞,我记得当时我在微博写的一路颠簸一路泥泞,但是看到孩子一些期盼的纯真的眼睛的时候,那种我开心,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特别能体会杨老师包括你们的团队。再说到我们后面,在这个过程当中从最开始第一次进去15个人的团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杨晓龙:现在差不多90个人了。
主持人:那这个QQ群装不下了吧?
杨晓龙:我们马上面临升级了,包括北京、广州、江苏常州的,他们有些人来不了,比如广东的朋友买了400双童袜,我们这次就带过去,小孩的袜子。
主持人:赶快公布一下您的QQ群号,也通过我们网络直播更多的网友,有更多人看到后有更多人爱心人士也来参加你们的。
杨晓龙:可以搜索爱心背包四个字,或者直接加群号88483020。
主持人:好的,88483020。一直在网络上关注我们的在线直播的网友也希望您记住了,您可以通过搜索爱心背包,也可以通过加入QQ群号88483020,也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我们爱心背包团队当中。说到参与者,我们就要问一下谭宇,我知道你是前年才开始加入这个团队的,你是在哪里工作?
谭宇:我是在高新区一家电子公司工作。
主持人:是一家私企?
谭宇:私企。
主持人:做技术工作?
谭宇:技术研发。
主持人:您最开始是怎么加入这个团队的?
谭宇:因为杨老师是我们大学老师,09年从甘洛回来给我们看了很多照片,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地方是我想不到的,这样的贫困这样的偏远,看到孩子们的照片我特别感动。我就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到甘洛一定要到村上去看一看当地的现状。2010年端午节恰好有三天长假,然后就和杨老师,我们两个车我们就到甘洛坪坝乡两个村小就看了一下,看了以后确实发自内心感受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需要帮助,从教育方面包括生活方面都需要。
主持人:我知道你们这个背包最开始是孩子的学习用具,包括一些简单生活品,包括卫生指甲就是生活一些必须品,后来我们知道你们还放电影。
杨晓龙:其实这个电影就是一个投影仪加上一个屏幕布。其实我们每次回来以后我们都在总结得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毕竟我们这个团队非常年轻。后来我们发现每次把东西送进去以后,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又得赶第二个村,和孩子们交流相对比较少,这样不利于孩子们感受到一种爱心的真正传递。
主持人:有时候匆匆忙忙的。
杨晓龙:对他们来说,外面得到的只是东西,不够深远,所以我们应该和孩子们多交流,包括玩耍,然后看片子。然后在去之前大家在网上下载什么样的片子适合这样的孩子看,带了很多。
主持人:最开始的片子是什么片子?
杨晓龙:准备了很多,结果我们去了以后当天下午去了巴洛村,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打球。
主持人:球也是你们给他们带过去的,带的什么球?
杨晓龙:有足球,有篮球。
主持人:他们有篮球框吗?
杨晓龙:我们回来以后在蜂鸟论坛,一个旅行社发帖,我是那个版的斑竹,那张照片我想国内很多网友都看过,一个篮球架,歪歪斜斜的两根木棒歪的,上面木板,没有篮筐,这个篮球架给很多网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后来新买了5个篮球架给他们送进去,让他们终于可以在篮筐里面投球。
当时下午和孩子们一块儿玩耍的时候就摄了像。当天晚上就通知大家晚上天黑以后就到学校坝子里面来,给大家放电影。哪知道高原变化很多,还没有吃饭就下雨了。
主持人:对,我也去过高原,刚刚还是阳光灿烂,一会儿就乌云密布下起雨了。
杨晓龙:高原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一下雨了我们就着急了,怎么办,孩子们家长全来了。
主持人:其实放电影不仅是孩子们高兴,全村的人,而且周围四里乡村的人都来看。
杨晓龙:我就跟杨文毅讲,我说这样我们准备的片子不放,就放今天下午给他们拍的东西,他们从来没有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哎呀,这一放出来孩子们简直是欢天喜地,笑啊,你看这个是他,这个是他,这个是我。
主持人:在另外一个地方看到自己,以前可能最多是在镜子里看到自己。
杨晓龙:电视里面就是看到的明星,从来没看到自己。整个操场里面就是欢声笑语,虽然雨很大,但是气氛很热。
主持人:我听了杨老师说的这段经历,我自己特别有感受,包括我们很多人也在思考,就是我们去帮助别人,去献爱心,好像是仅仅送一些物资,而且是送了以后我们就走了。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些当地的孩子也好或者当地受帮助的人也好,给他们真正的心灵方面,或者他们平常日常的方式一种心理习惯上能够带去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我们看得见这样一些物资这些东西,而还有看不见的内心的变化。我想刚才通过杨老师和谭宇所说的我们感受到,其实最主要我们这些人进去以后包括实际的行动,而且每一次精心的准备,我觉得是对他们未来成长也好,对他们心灵上是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温暖。
杨晓龙:对,内心的交流,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就像那次晚上看完片以后,下大雨老乡就请我们吃烤土豆这些,我们在室内吃饭,我出去解手,大雨当中,黑暗当中一个娃娃叫我,叔叔,我看到还有一个小朋友还在外面没有回家,一下子围过来四五个小朋友,他们说叔叔你们明天就要走啊,我说啊,另外还有一个村的小朋友在等着我们,你们能不能多待几天。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我感觉我们的到来对他们来说像过年一样,带进去的不仅仅是他们需要东西糖果、文具、书包、新衣服,其实更多是让他们感受到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在关心他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儿交流。我当时和他们说我说非常抱歉,我说明天还有另外一个村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等着我们,我说这个暑假将会有大哥哥大姐姐来陪你们半个月到20天。
主持人:一个暑假?
杨晓龙:一个暑假。
主持人:有更多的大哥哥大姐姐。
杨晓龙:对,然后后来我们学校的有几个同学就支教去了。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就像刚才杨老师说的不仅仅是带了书包文具这些用品,其实带来了外面的世界,包括刚才看到的录像,这样一种记录的方式,怎么看到他们,可能是这种对他们影响是更加有深远意义的。
杨晓龙:对。
主持人:谭宇,你跟我们说说,就是参加这样活动对你的工作或者自身来说有没有什么影响,或者你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杨晓龙:因为从时间来讲我们都是利用五一、国庆、端午这种大假。
主持人:但是这种大假你看年轻人有女朋友或者爱人去旅游呀什么的。
杨晓龙:但是我们觉得到贫困山区看看小朋友和他们多交流,对我来说我觉得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并不亚于陪女朋友或者旅游去。
主持人:你现在有女朋友吗?
杨晓龙:有女朋友。
主持人:她会不会和你一起去?
杨晓龙:支持,非常支持。我觉得这样换一种方式把大假出去走一走,让自己心里面更加充实,可能这种感觉比单纯出去去旅游一次对我的生活影响更大。我回到工作岗位,我经常在想实际上对我平常的生活习惯,打一个简单比方比如说中午在食堂吃饭,因为自助,我每次打饭的时候我先少要一点,我不够再去加,每次要得太多我想了我浪费了,我想到我们当时在贫困山区看到的那一幕幕,人家吃的是土豆,而且土豆玉米都没有吃饱,我觉得我浪费我非常对不起。
主持人:我觉得这种感受切身体会值得向更多人推广。我们节约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习惯,每一个人真的吃一日三餐,我们想到更多的有对象感可能这种节约也好,这种习惯也好就会成为非常自觉自愿非常高兴的事情,今天我觉得我节约了一项东西,我可能会给别人更多的帮助,这种心里感受特别好,我要向你学习。
杨晓龙:过奖了,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了,久而久之作为生活习惯了,以前觉得浪费一点觉得无所谓,但是现在慢慢把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改过来。
主持人:这种感受传递到更多人,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样这样的自觉这样的行为习惯。
杨晓龙:我们学校新生进校的时候有新生教育,我会给他们讲三个小时,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我说你有权利消费,但绝没有权利浪费,浪费是绝对的可耻,碗里剩一饭有一颗饭我觉得丢人,我要难受。
主持人:我要检讨自己,经常害怕长胖,吃得少,吃一点,我一定要注意,我宁愿不吃,我少吃一粒米。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要向杨老师和谭宇学习。你们现在背包团队有90个人了,从最开始最初送物资送物品到放电影送文化,现在你们已经在支教了。
杨晓龙:在组织支教。
主持人:这个意义可能更不一样了,就像您刚才说的山村的孩子缺少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缺少物资,其实更缺少好老师。一个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在那样一个闭塞偏僻的地方,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应该是作用非常大的。
杨晓龙:非常大。但是当地的老师我不得不说,就是长期坚守在贫困山区的教师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刚才我讲的向乌牛老师后来得癌症去世了,让我们非常难受,他的遗孀我们现在一直在照顾她。然后他生病以后从山村里面回到县城以后带了班上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他觉得不带出来可惜了。我们在县城一个出租房里面找到他的遗孀和两个孩子的时候让我们非常难受,因为房子里面可以说家徒四壁,堆满了矿泉水瓶子和啤酒瓶子,都是两个小孩还有那个摩西大姐。
主持人:都是一贫如洗?
杨晓龙:他们下课以后去捡瓶子补贴家用。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善了,现在很多人在关注他们,我们每次去一定会有一个内容就是去看摩西大姐,就是我们感觉向老师在天上看我们。
主持人: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就是天上有一双眼睛。
杨晓龙:人在做,天在看。
主持人:说到爱心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愿和意愿,但是确实需要一些物资做支撑的,这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去做老师,一方面我们说乡村老师为什么留不住人,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为什么在那里很难坚持,那也是因为贫困有直接关系的,包括待遇,我们也希望给这些乡村老师更好的待遇,现在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且给他们的社会保障会越来越多,我相信这个社会会不断的这种保障之后有更多的人,一方面有爱心的人,其实也是一种责任吧。
杨晓龙: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来讲,仅仅有爱心和责任是不够的,还得有经济上的保障。
主持人:对,有制度上的保障,待遇上的保证作为长效机制。您给我们说说特别是您今天往返两地,您觉得是怎样的机制或者一种补充才能让有更多的人留在那里?
杨晓龙:可能更多还是经济上的提高,因为我们去的山村的确非常偏僻,交通非常不方便,有些时候靠步行,没有手机信号,让现在的大学生去是没法生活的,手机没有信号。我的学生去支教每隔两三天上山顶打开手机,接收外界的短信,然后发了以后然后又下山。这样一种状况如果给老师的待遇不够高的话,仅仅靠责任感,仅仅靠爱心不能有那么宽的面,不能让所有人通过这样的东西维持它的状态,所以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提高山村教师的待遇。
我们在巴洛村,施老师在那里教了将近30年书了,我感受到他从来没有进修过,所以这个老师本身的水平就很低下,他人很好,但是他作为教师的水平就很低下,当然他这里出来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往往一个老师上几门课,几个年级一个人上。
主持人:他也需要补给的,就跟我们单位的人也需要不断的培训,也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杨晓龙:对,如果咱们山村教师每隔几年到四川的师范大学进修几年提高他们水平,这样才更能解决他们的师资水平。
主持人:这个建议非常好。
杨晓龙:需要投入。
主持人:可能当地的教育部门,比如说当地县上有没有现在有这样的举措?
杨晓龙:这个不太清楚。
主持人:也希望通过我们节目呼吁更多的人重视,能够引起对这样的现状的重视,也能够在制度上也好,在物资上,在生活上有更多保障,让有更多的人能够留在乡村,当一名好老师。刚才杨老师和谭宇说了你们这个团队不仅是有我们成都的,有我们老师,有我们学生,还有一些私企的员工等,还有包括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
杨晓龙:除了群里面还有其他的网友,很多网友也非常关心关注我们的行动。
主持人:对,我知道每次你们回来都要把照片发到网上去。我还知道最近你们在成都一些小学放一些视频。
杨晓龙:我们团队经过总结以后发现有一件事如果做下去是非常有意义的,就是把贫困山区现在的状况通过视频通过照片带回来给城里面孩子看,让他们感觉到幸福感。
主持人:你们在哪个小学开始做了?
杨晓龙:茶店子子小学,成都外国语实验小学。
主持人:他们当地小学你们放了视频和照片以后,这些孩子有什么反映?
杨晓龙:有些学校是现场去讲,有些他们有条件的,比如说茶店子小学他们就做了一个视频,我们把几个
孩子叫到一块,看我们拍摄的视频然后一起交流我们拍的视频,然后给每个班的孩子放。现在孩子要捐东西非常踊跃,他们的书,衣服呀,非常积极。
主持人:这也是非常环保的一个事情,因为扔掉也非常可惜,但是这些东西还是比较有用的。
杨晓龙:比如说图书卖新的好几十块,他卖废旧报纸几毛钱,咱们把它再利用了。
主持人:其实这对于城里的孩子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杨晓龙:从小就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时让他也感觉到自己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看看别的孩子,你还一定要要求自己父母非得给自己买名牌吗。
主持人:在这里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一个建议,我觉得一方面把山里的视频带给城里面小学生看,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当地的孩子们编的节目他们的生活状况拍下来可以让山里的孩子看一看。
杨晓龙:我们比较担心后果怎么样。
主持人:比如说一些节目,比如说好看的舞蹈这样的节目。
杨晓龙:这样的节目可以,我们一直在尝试他们之间的交流,比如说把山里的孩子带出来看看,但是我们有一中担心,落差太大,他心里受不了,本来很幼小的心灵就因为投胎不一样,说白了,完全是天壤之别,怕他们心灵受不了。老师出来考察、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对学生那么小的孩子出来看了以后,完全是两个天地。
主持人:对这个再考虑再慎重一下。
杨晓龙:对。
主持人:我记得杨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而且特别感动我,就是说公益是我们日常的常态和一种生活方式,您是怎么想到这样一种体会的?
杨晓龙:因为我们现在从事的就是微公益,微小的微,或者叫草根公益。我记得从5.12地震过后中国大量的志愿者加入,有人说是我们国家国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让更多的人觉得生活不仅仅是自己的,它还对国家对民族还有一种责任感。
主持人: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杨晓龙:对,作为微公益来讲是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这种付出是力所能及,助人也悦己了,自己内心更充实更快乐,就像我们去了以后放不下,放不下那里的孩子,放不下那里的村民和老师。
主持人:听了杨老师说的,我觉得我也要去一次,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像一个接力棒似的,把爱心传递下去。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话,有一位叫游客的网友说,他说代课老师非常伟大,尤其爱心背包行动中认识向老师和郭老师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唯一心意就是不要让孩子们辍学,要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确实一个人的成长当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刚才也说到郭老师,你给我们讲讲郭老师。
杨晓龙:郭老师让我非常感动,他是一名代课老师,他在两个村上课,这个村叫泥觉村,这个村叫俄洛村,他住在泥觉,上午在这里上课。11点钟左右回他的房间,所谓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窝棚电饭煲煮上饭,有时候带干粮来不及时间,走6公里山路,一个半小时,他们脚程快一个多小时,然后走到俄洛村然后在这边上完课,天黑之前又赶回自己的尼觉,风雨无阻,23年了。
我给学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讲我说要我走一个月没问题,要我走半年我咬咬牙也许走的下来,要我自己走23年,我说我肯定走不到。他太伟大了,他曾经也动摇过。
主持人:那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下来。
杨晓龙:他曾经回到了自己在汉源的家里面,然后这个村的老支书走了30多公里走到他家里把他找到,就说郭老师你不回来咱们的孩子全辍学了,不是政府没有派老师去,没有分配老师去,分去的人待过时间最长的不到一个学期,最短的第二天就走了,实在条件太艰苦。
代课老师的待遇我们也一直比较担忧,像郭老师,他第二次回到山村以后,干脆把户口从汉源,他是整个彝族这个村里面唯一的一个汉族,迁到这个地方,迁到以后土地没有,他就只有一些山坡的斜地,然后周末的时候种种地。一个地方一个教学点一个月就450块钱,现在是涨了,09年才涨的,之前更低,而且09年之前寒暑假是没有工资的,代课老师,只有10个月的工资,现在是180一个月,现在涨到450一个月一个点,就是一个年大概有5400一个点,两个点就是10080。
主持人:他生活依靠什么呢?
杨晓龙:关键的是他没有退休金。
主持人:他自己的一些最起码的他的未来的保障都没有。
杨晓龙:他的基本生活还是能够满足的,因为能够在这个地方一个月有900块钱收入还是可以保障的,然后当地老乡对他也很好,经常家里有什么蔬菜给他拿去。
主持人:他家里人呢?
杨晓龙:他家里人在西昌,他一个人在这里,风风雨雨的在这里走来走去。像这种老师我觉得真的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都现在也有一些爱心企业比如说成都义工联他们给这种代课老师每月发放一定的补贴。我们爱心背包团队的李星宇也发起者之一,他这次没有来,他回山东去了,他也带着电信的爱心企业给他送了一个手机,给他充上话费。
但是仅仅通过这种公益的组织去送温暖我觉得还不够,它一定要有一个长效的稳定的,特别是退休以后我就在想他怎么办。
主持人:其实在这里也提出想通过当地的教育部门能够给他未来他今后的生活给他更多的保障。
杨晓龙:对。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想法,贫困山区政府不是没有往那里分教师,但是因为条件太恶劣了,可能是待遇也不够高,所以。
主持人:因为本身教育的经费和教育的投入,可能当地的县本身就比较贫困。
杨晓龙:就留不住老师,一个学校就算校舍修好了,没有老师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所以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主持人:山村教师最起码的生存和今后的养老保障问题。
杨晓龙:对,代课老师。
主持人:一方面代课老师希望能够转为正式老师要好一些是吗?
杨晓龙:对。
主持人:你们接触到像他这样的代课老师,除了像郭老师这样的例子了解一些,还有没有?
杨晓龙:还多,甘洛至少有几十个,像我们去的南江县也有几十个,全国好像应该超过10万个。而代课老师所在的地区全都是最边远最贫穷的地区,而那里的孩子应该有享受教育的平等的权利。
主持人:我们就寄希望未来一方面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能够伸出援手,能够尽资金上的支持或者其他力量,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政府有更多投入在这些方面,做默默贡献的非常让我们可敬的老师,我们也相信我们教育部门我们政府一定会对他们未来有一个更好的保障。再次感谢杨老师和谭宇参加我们的节目,我们也感谢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爱的力量和杨老师说的,就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哪怕你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我们伸出了双手,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力量献出来了,我们能够搭起更多的人一起来汇集成更大的力量,能够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山村的孩子,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这样一种力量。
     再次感谢杨老师和谭宇来到我们节目现场,在此我们也衷心你们的团队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我们也希望我相信也看得到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你们这个团队,谢谢!

Publish Date: 2014-04-11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爱心活动 | 社会捐赠 | 合作伙伴| 出版物 | 联系我们 | 管理

Copyright © 2009-2024 爱心背包志愿者活动 Caring Backpack Volunteer Activ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
Soar.Ray.Brightly, Chengdu, Sichuan, China
China 蜀ICP备13019384号-2 www.aixinbeibao.com